曹魏佛教突出表現(xiàn)之一是佛教梵唄音樂的興起。梵唄是一種以短偈形式贊唱佛、菩薩的頌歌,可有樂器伴奏,為印度佛經講唱的原始形態(tài)。當早期印度梵唄傳入中土以后,中土稱其為“轉讀”。如慧皎《高僧傳·經師篇》解釋道:“然天...[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曹魏佛教突出表現(xiàn)之一是佛教梵唄音樂的興起。梵唄是一種以短偈形式贊唱佛、菩薩的頌歌,可有樂器伴奏,為印度佛經講唱的原始形態(tài)。當早期印度梵唄傳入中土以后,中土稱其為“轉讀”。如慧皎《高僧傳·經師篇》解釋道:“然天...[繼續(xù)閱讀]
東吳政權由孫權始,經會稽王孫亮、景帝孫休、末帝孫皓四代而亡,歷時五十九年。孫權統(tǒng)治時,江東經濟有顯著發(fā)展。吳國地處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土地肥沃,便于耕墾。其中常州、鎮(zhèn)江、無錫一帶,農業(yè)生產比較發(fā)達。北人南來,勞動力增...[繼續(xù)閱讀]
由孫吳統(tǒng)治的江淮廣大地區(qū),早在東漢時期就有僧人傳播佛教。信佛的笮融就曾經在這一地區(qū)活動過,而東漢末年,安世高曾經于漢靈帝末年南下廣州,轉向會稽。而月氏人支謙也南下到達孫策、孫權統(tǒng)治的江南地區(qū)。支謙先在武昌,后在...[繼續(xù)閱讀]
關于支謙,現(xiàn)存三種較早文獻簡要記載了他的生平事跡。第一種是西晉時期的支敏度所撰《合首楞嚴經記》一文,此文收于《出三藏記集》卷七。而關于此文的寫作背景,僧祐在《出三藏記集》卷二記載說:《合首楞嚴經》八卷,合支識、...[繼續(xù)閱讀]
關于康僧會的生平事跡,目前最早的資料就是僧祐《出三藏記集》卷一三《康僧會傳》和慧皎《高僧傳》卷一《康僧會傳》,而思想資料則主要有保存至今的兩篇經序。康僧會的祖先是康居(古西域城國名,范圍約當今巴爾喀什湖和咸海...[繼續(xù)閱讀]
劉備集團于建安十九年(214)攻占益州,蜀漢章武元年(221)四月,劉備自立為皇帝,后至炎興元年(263)蜀漢滅亡。如以劉備集團控制蜀川計算,共五十年。這一時期的蜀地佛教,傳世文獻幾乎沒有記載。而近百年來的考古資料,則證明三國時期...[繼續(xù)閱讀]
關于中國佛教翻譯經典的肇端,釋僧祐在《出三藏記集》卷二《序論》中說:法寶所被遠矣。夫神理本寂,感而后通,緣應中夏,始自漢代。昔劉向校書已見佛經,故知成帝之前法典久至矣。逮孝明感夢張騫遠使,西于月支寫經《四十二章》...[繼續(xù)閱讀]
安世高,本名為清,字世高??瞪畷凇栋舶闶匾饨浶颉分羞@樣描繪安清:“有菩薩名安清,字世高,安息王嫡后之子,讓國與叔,馳避本土。翔而后進,遂處京師。其為人也,博學多識,貫綜神摸,七正盈縮,風氣吉兇,山崩地動,針脈諸術,睹色知...[繼續(xù)閱讀]
支婁迦讖,簡稱為支讖,大月氏人。梁僧祐《出三藏記集》卷一《支讖傳》和梁慧皎《高僧傳》卷一《支婁迦讖傳》對其生平有簡略記載。僧祐《出三藏記集》卷一《支讖傳》記載:“支讖,本月支國人也。操行淳深,性度開敏,稟持法戒...[繼續(xù)閱讀]
與安世高、支婁迦讖、竺朔佛同時或者略后,安玄、嚴佛調、支曜、康孟詳、康巨、曇果、竺大力等七位譯師也積極從事佛教經典的傳譯工作。安玄和安世高一樣,也是安息人。據(jù)《出三藏記集》卷一三《安玄傳》記載,安玄“志性貞...[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