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信俗起源于當地民間傳說,據傳:如意娘娘是一位外來漁家女,因投海殉父的非凡孝舉而被當地漁民供奉為海上平安孝神,作為海島上最為重要的海神保佑著出海作業(yè)者的安全。如意信仰在漁山島代代相傳,延續(xù)了數百年,關于如意娘...[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如意信俗起源于當地民間傳說,據傳:如意娘娘是一位外來漁家女,因投海殉父的非凡孝舉而被當地漁民供奉為海上平安孝神,作為海島上最為重要的海神保佑著出海作業(yè)者的安全。如意信仰在漁山島代代相傳,延續(xù)了數百年,關于如意娘...[繼續(xù)閱讀]
一、石浦篇1.起始。最早的如意娘娘廟建立于清代,位于北漁山島上的廟岙,是一處緊靠礁巖壁的地帶。廟岙這一地名,也是因為如意娘娘廟的存在而得名的。如意娘娘是漁山島島民建構起來的海上平安孝神,是當地民眾信仰的本土神靈...[繼續(xù)閱讀]
如意信俗在數百年的發(fā)展歷程中,因諸多原因幾度盛衰。由于大陸與臺灣的特殊歷史背景,如意信俗一度被分隔于海峽兩岸,各自在石浦和富崗兩地延續(xù)傳承而不能匯聚。直至2007年,在歷經數十年的分離后,如意娘娘又在神力和人力的作...[繼續(xù)閱讀]
一、石浦篇數百年來,如意娘娘成為了漁山島漁民的海上保護神,漁民出海捕魚前要舉行“開洋”儀式,捕魚回家時則要舉行“謝洋”儀式,祭祀如意娘娘,保佑自己平安、豐收。漁民平時生活中碰到了無法解決的難事,也都來求告如意娘...[繼續(xù)閱讀]
一、石浦篇漁山島的如意誕辰祭祀儀式時間為每年的農歷七月初六,即如意誕辰日,每年在漁山島的如意娘娘廟舉行。如意誕辰祭祀儀式由如意娘娘廟的當家人董蓮菊主持組織,參加者為漁山島上的信眾。如意誕辰祭祀儀式的主要內容...[繼續(xù)閱讀]
在如意省親迎親儀式進行前,東門島天后宮當家人和富崗村管委會主任都會做好準備工作,準備如意省親迎親所需器物,購買儀式中所需的物品,如香燭、盤頭、供果。所備的供果至少八盤以上,主要以時令水果為主。同時還有人事安排...[繼續(xù)閱讀]
如意省親迎親儀式的總過程需要一周時間,因中國(象山)開漁節(jié)在每年的9月15日舉行,而如意省親迎親儀式是中國開漁節(jié)系列活動的組成部分,因而如意省親迎親儀式都在9月15日前舉行。臺東富崗的如意省親隊伍一般在一周前出發(fā),年老...[繼續(xù)閱讀]
(一)地點1.起點:東門輪渡碼頭邊的沿港馬路。2.終點:東門天妃宮門口。(二)時間每年9月中旬下午二點(從2010年起改為上午七點三十分),迎親隊伍提前四十分鐘到達指定地點,等如意娘娘省親隊伍到達后,路上迎親開始。(三)現場布局1.迎...[繼續(xù)閱讀]
如意省親迎親習俗是在石浦和富崗兩地的原始習俗基礎上產生的新習俗,其產生的根源在于本為同根同宗的相同習俗。如意省親的出發(fā)點為臺東富崗的海神廟,終點為石浦東門的天后宮,需跨越海峽兩岸最終合而為一。如意省親迎親儀...[繼續(xù)閱讀]
如意娘娘信仰是石浦漁區(qū)尤其是漁山島上的重要海神信仰,因特殊的歷史原因跟隨漁山島移民輾轉至臺灣富崗村扎根。如意省親迎親儀式跨越海峽,是大陸和臺灣兩岸民間交流的紐帶和橋梁,是一種在特定的海洋生存環(huán)境和歷史政治背...[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