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美學家、社會學家和哲學家,法蘭克福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克爾凱郭爾——美的結構》(1933)、《啟蒙的辯證法:哲學片斷集》(1947,與霍克海默爾合著)、《新音樂哲學》(1949)、《三棱鏡:文化批判和社會》(1955)、《最...[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德國美學家、社會學家和哲學家,法蘭克福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克爾凱郭爾——美的結構》(1933)、《啟蒙的辯證法:哲學片斷集》(1947,與霍克海默爾合著)、《新音樂哲學》(1949)、《三棱鏡:文化批判和社會》(1955)、《最...[繼續(xù)閱讀]
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美學家。1904年出生于柏林,祖籍德國。畢業(yè)于柏林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他是格式塔學派創(chuàng)始人之一惠爾泰墨的學生,從事過由辨認筆跡來識別個性的實驗研究。30年代從事過電影理論研究,為無聲電影辨護...[繼續(xù)閱讀]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詩人、學者、建筑師和理論家。主要著作有《論繪畫》(1435)、《論雕塑》(1464)、《論建筑》(1450)等。阿爾貝蒂的美學散見于他的全部著作中。他的中心觀念是關于美的學說。他最早反對中世紀普遍...[繼續(xù)閱讀]
中世紀基督教神學家和學者,英國約克人。781年與法蘭克國王查理大帝在意大利的帕爾馬城相遇,遂應聘赴法蘭克講學、辦學,并主持宮廷學校教務,在語言、修辭學和神學方面都有研究,是加洛林王朝文藝復興的重要人物。他致力于促進...[繼續(xù)閱讀]
蒙昧時代生活在阿拉伯半島上的阿拉伯人,生產(chǎn)力極不發(fā)達,部落分散,沒有統(tǒng)一的宗教,偶像崇拜活動在各部落里進行。面對大自然變化莫測的奇美景象,阿拉伯人心中不免涌起恐懼、惶惑或莫名的激動和快感。這也許就是他們意識里對...[繼續(xù)閱讀]
古代阿拉伯人創(chuàng)造的一種模擬伊斯蘭教天堂的高度人工化、幾何化的園林藝術形式。阿拉伯人原居阿拉伯半島,7世紀伊斯蘭教興起后,建立了橫跨亞、非、歐的阿拉伯帝國,形成了以巴格達、開羅、科爾多瓦為中心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繼續(xù)閱讀]
印度哲學家、美學家。1014年前后在世。在哲學上他是克什米爾濕婆教派神人同質(zhì)論認知派(有神論吠檀多流派之一)的杰出代表,在美學上是印度傳統(tǒng)美學味論與韻論的集大成者。他通過對婆羅多的《舞論》的注釋《阿毗納瓦婆羅蒂》...[繼續(xù)閱讀]
蘇聯(lián)文藝理論家、批評家。1886年10月4日生于斯摩棱斯克,1912年畢業(yè)于彼得堡大學語文史系,曾獲語文學博士學位,后任列寧格勒大學教授。1959年11月24日逝世于列寧格勒。代表作有《詩的旋律構造》(1922年)、《青年托爾斯泰》(1922)、《...[繼續(xù)閱讀]
英國文學家、文藝批評家和美學家。1672年生于威爾特郡的米爾斯頓城。14歲入倫敦查特豪斯公學,后在牛津大學學習和任教。1695年寫了《獻給陛下(威廉三世)的一首詩》,附帶1篇給輝格黨活動家薩默斯勛爵的獻辭,從而與輝格黨建立了...[繼續(xù)閱讀]
英國美學家、生物學家和哲學家。他繼承了斯賓塞的藝術游戲說,通過多種實驗研究發(fā)展了他的理論,從生理學角度對美與美感進行了探討,被視為生理學美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生物學的美學》、《一般進化論者》、《上...[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