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元和二年(85)刻。長0.27米,寬0.10米。正文漢隸陰刻2行,約14字。可見“元和二年,漢將武都太守□陰萬□”等字。早于位于同地的《西峽頌》摩崖86年。位于甘肅成縣西峽。...[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東漢元和二年(85)刻。長0.27米,寬0.10米。正文漢隸陰刻2行,約14字。可見“元和二年,漢將武都太守□陰萬□”等字。早于位于同地的《西峽頌》摩崖86年。位于甘肅成縣西峽。...[繼續(xù)閱讀]
東漢建寧四年(171)刻。長3.40米,寬2.20米。額篆書“惠安西表”。正文漢隸12行,共計385字。碑上陽刻小字題名12行,共計142字。仇靖撰并刻。全名為“漢武都太守漢陽河陽李翕西峽頌”,俗稱“黃龍碑”。碑文和書法均有很高的考古研究...[繼續(xù)閱讀]
東漢熹平三年(174)刻立。長2.50米,高2.10米。正文隸書22行,共計456字。記述漢武都太守耿勛的生平及政績。位于甘肅成縣西13公里處的天井山麓西峽之北壁。《全后漢文》著錄。...[繼續(xù)閱讀]
北周天和六年(571)刻。青石質,邊長0.43米,厚0.09米。蓋陽文篆書3行,滿行4字。志文楷書29行,共計850字。記述墓主生平及相關史事,涉及到東西魏對峙、宇文泰吏治改革及北周建立等重要歷史事件,為研究北史提供了佐證?,F(xiàn)藏甘肅天水市...[繼續(xù)閱讀]
隋大業(yè)六年(610)刻。記述伏生在白鹿山修行的事跡,亦可證卦臺山隋時稱白鹿山,山上有寺院,是佛教圣地的史實。原存甘肅天水市卦臺山上,民國時移至甘肅天水東學署,今佚?!?光緒)秦州直隸州新志》、《天水縣志》著錄。...[繼續(xù)閱讀]
唐開元十二年(724)刻立。楊景撰。落款“開元十二年建”。現(xiàn)存甘肅成縣。《輿地碑記目》著錄。...[繼續(xù)閱讀]
唐元和九年(814)題。李叔政撰??梢姟霸桶四炅率迦针肥诔芍荽淌烽_府兼侍御史李叔政到任”等字?,F(xiàn)藏甘肅成縣大云寺。...[繼續(xù)閱讀]
唐元和年間(806-820)刻立。八棱柱體,殘高約0.50米,直徑0.40米。正文楷書27行,共計640字。現(xiàn)藏甘肅成縣大云寺。...[繼續(xù)閱讀]
唐代(618-917)刻立。《隴右金石錄》著錄為“迸璣泉題名”。今佚?!斗捷泟儆[》著錄。...[繼續(xù)閱讀]
五代(917-959)刻立。共兩通,原立于甘肅天水南郭寺,現(xiàn)藏甘肅天水伏羲廟東碑廊?!斗藦R志》著錄。...[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