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明藏地莆田市博物館來源原莆田縣博物館舊藏。形制紋飾保存基本完整,其中舞部殘有2孔。銅質(zhì)。通體略呈鐵黑色。鐘體為圓形。舞部微弧,上置蒲牢形紐,紐下方有一個圓孔,與腔體相通。鐘體近舞部有一周菱形紋飾。鐘體中部飾...[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時代明藏地莆田市博物館來源原莆田縣博物館舊藏。形制紋飾保存基本完整,其中舞部殘有2孔。銅質(zhì)。通體略呈鐵黑色。鐘體為圓形。舞部微弧,上置蒲牢形紐,紐下方有一個圓孔,與腔體相通。鐘體近舞部有一周菱形紋飾。鐘體中部飾...[繼續(xù)閱讀]
時代清·雍正四年(1726)藏地泉州市博物館(QB2662)來源泉州市文廟舊藏。形制紋飾保存完好。青銅鑄造。鐘體為圓形。舞部微弧,上置橋形環(huán)紐,紐兩端向上翹起,紐下方均有一圓孔。于口平齊。鐘體以陽線弦紋從上至下分為4區(qū),第一區(qū)飾...[繼續(xù)閱讀]
時代清·雍正六年(1728)藏地泉州市博物館(QB2656)來源泉州市文廟舊藏。形制紋飾保存完整,于口部有一裂縫,接近舞部。青銅鑄造。舞部微弧,上置橋形環(huán)紐,紐兩端向上翹起,紐下方有一圓孔。于口平齊。鐘體以陽線弦紋分為4區(qū),從上至下...[繼續(xù)閱讀]
時代清·雍正八年(1730)藏地泉州市博物館(QB2657、QB2658)來源泉州市文廟舊藏。形制紋飾鐘均保存完好。青銅質(zhì)。鐘體為圓形。舞部微弧,上置橋形環(huán)紐,紐兩端向上翹起,紐下方均有一圓孔。于口平齊,外侈。鐘體以陽線弦紋分為4區(qū),從上...[繼續(xù)閱讀]
時代清·嘉慶丙子年(1816)藏地泉州市博物館來源泉州市文廟舊藏。形制紋飾均保存完好。青銅鑄造。QB2661號鐘體為圓球形。舞部微弧,上置蒲牢形紐,紐下方有一圓孔。整個鐘體以陽線弦紋分為4個大區(qū),從上至下第一區(qū)飾如意蓮瓣紋;第...[繼續(xù)閱讀]
時代清·道光十年(1830)藏地泉州市博物館(QB2663)來源泉州市文廟舊藏。形制紋飾保存完好。青銅質(zhì)。舞部微弧,上置橋形環(huán)紐,紐兩端向上翹起,紐下方有一圓孔。于口平齊。鐘體以陽線弦紋分為5區(qū),從上至下第一區(qū)飾獸面紋;第二區(qū)為銘...[繼續(xù)閱讀]
時代清·同治六年(1867)藏地泉州市博物館(QB2664、QB2665)來源泉州市文廟舊藏。康熙統(tǒng)一臺灣之后,改置臺灣府,屬福建省管轄。雍正時,每逢春秋祭孔大典,皇帝都親自參與祭孔?!?雍正)四年八月仲丁,世宗親詣釋奠。初,春秋二祀無親祭...[繼續(xù)閱讀]
時代戰(zhàn)國藏地廈門大學(xué)人類學(xué)博物館(2120)來源傳出土于華北,從北京收購。形制紋飾保存完整。青銅質(zhì)。鐘體厚實。體呈合瓦形,較扁。平舞,上置一管狀短甬,未封衡,無旋無斡。銑棱斜直,于口弧曲。以绹紋隔枚、篆、鉦區(qū)。設(shè)乳釘枚...[繼續(xù)閱讀]
時代五代藏地莆田市博物館來源20世紀(jì)80年代于莆田縣新縣鄉(xiāng)(今涵江區(qū)新縣鎮(zhèn))出土。后為莆田縣文化館征集收藏。1987年移交莆田縣博物館。2002年莆田縣博物館與市博物館合并,今為莆田市博物館收藏。從鐘上銘文“天德三年乙巳”...[繼續(xù)閱讀]
時代南宋·紹興二年(1132)藏地泉州開元寺佛教博物館來源經(jīng)查,泉州地方無“凈慈禪院”之記載。浙江杭州西湖南岸有凈慈禪寺,為五代后周時所建。此鐘可能因“文革”期間凈慈禪寺被毀而流遷至泉州開元寺。形制紋飾器保存完好。...[繼續(xù)閱讀]